乔咖啡又筹集了130万美元 帮助更多的咖啡店接受移...
因此,尽管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离岸债券中心,人民币债券的份额却非常小。
如此,规范的义务就使政府成了每一项市场行为正确与否的判断者,为此制定的大量行政条例性限制,使市场主体被缚、活力受限。另有人说:基辅的数学家已计算过,仅仅为乌克兰编制一项精确的、十分完整的物资和技术供应年度计划,就需要全世界所有的人工作一千万年。
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在股票市场上,信用是可以管制的,因而沿用计划经济下的一些传统手段对其进行管理,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忽略个体理性存在而导致的理性谬误。同时相信政府理性能够对无序进行控制,并且赋予政府理性一项创造性的功能:制度创新,相信能够由此获得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机会。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则欠缺这一基础——信用关系混乱之极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比如债务链),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要求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做长期投资是不切实际的。而政府也发现,本来应该间接管理的市场,自己却越陷越深,动用了越来越多的行政干预手段。(2)相信政府理性能对投机的适当程度作出正确判断。
我国证券市场的中介发展是极为迅速的,短短几年间,这一市场就集中了大量人才。这种谬误最终使得政府发现自己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一会儿认为投机过度,需要抑制。包括今天的资产证券化,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来回观察,观察什么?P2P,观察什么?早就很明白的事,现在还没有出来监管制度。这是2005年曾经叫停过的,现在都可以开展了。要有个机构,哪怕是聚集机构,三者协调,四者协调,有一个协调机制。因此,最后两者一加起来,宏观失控,宏观失控打板子,不可能打在银行身上,当然也打,最后就打信托,整顿信托,撤并信托,最高达到2000多家,经过历史整顿,关闭、破产,到239家,现在我手上又换到了180多家,现在60家左右。
现在是建立监管部门协调机制的主要任务,目的明确,要协调什么东西。现在主要的协调,我认为在金融法人机构准入、风控、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各个部门,就是监管相关部门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了。
编者按: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海峰会23日召开,国务院参事、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主题演讲时表示,金融机构要认清宏观经济形势,昧着良心的钱不要赚。因此你敢造假,我帮你推销,拿点。第三,我们金融机构要温故知新。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鼓励了金融创新。
借国有企业的名义找钱。第四,对整个社会而言,我们要坚决想尽办法消除全社会的道德风险。资产证券化无非就是把银行资产或者其他机构资产打包向市场推销,几年前我说过,向市场推销,你金融机构有的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的理财产品都搞不清楚它是多少坏账,是什么资产负债,你有的就是包庇他在做,再打包卖给老百姓,不是给社会稳定形成冲击吗?你都搞不清楚,老百姓能搞清楚,大妈大娘能搞清楚?这个背景之下,绝对不能推。长效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
合并底下都在要文件、打报告,我们中央工作会议还专门布置了15项任务,我说不要再花纳税人钱研究了,很简单,告诉管理部门,拿统一方案,从今天开始,你们根据工作表现来,很简单。而一切金融法人机构的金融创新,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等,这些机构的创新,创什么?在产品上都是仍然在体现两个突破,突破利率管制,突破分业经营。
这些问题红头文件都有了。耗子在研究,猫也要抓紧研究。
因此,我总的判断是,总的发展势头,是从2012年开始,大资管、泛资管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是正确的。已经1000家、2000家了,已经逃走了100多家了,160家已经逃走,引起了多少案件? 第二,监管部门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时代,突出在资产管理或者财富管理中一行三会的政策协调。比如现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十几年了,同样是信托理财,信托公司和基金,在资本金的要求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信托产品的风险体制,抵押物等等在我们业务中的指标和设计,我劝有关业务人员,不要简单按照前几年经济增长两位数时期的经验数据向投资者设计产品、推介。我想提醒监管部门,十几年了,没有人协调,或者协调解决不了。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定要打破刚性兑付,并想尽办法消除全社会的道德风险。
不担心,这一届政府还不了,下一届政府还。两个债券市场到现在没有统一。
我不怕,不还,你要维稳,闹事,我们肯定解决。信托出了事,但是监管部门不要用监管银行的思想来监管信托,两类机构。
也就是大家说的混业经营或者综合经营。到2000年左右,我们已经做了5次信托整顿,回顾历史看原因,为什么整顿,最后宏观是空的板子总是打在我们信托公司身上,当然,有管理人员管理不善的问题,但是更大的环境看,2000年我就说过,第一,我们整顿了5次,我们没有信托管理的规定,严格的信托制度怎么办,没有。
我们这么多创新,除了内控风险制度的创新,法人主体机构的创新之外,我们想一想,就产品创新来说,创来创去,就是突破利率管制、突破分业经营的原则。所以很多方面仍然带有行政色彩。面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神速,金融产品创新动力非常足。我们搞金融,平时关注宏观的,如果家里有点钱,还在找这个行当的人问,现在哪些产品,谁高谁低,风险如何,谁也不是一目了然马上能清楚。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目前财富管理或者资产管理,近几年的发展,确实是有目共睹,非常迅猛。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问题,十几年了。证券、信托、基金搞理财,甚至保险搞理财,同样卖给老百姓,可能内容都差不多,但为什么背后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市场不统一、竞争不公平,怎么解决? 所以我说,可以说,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大发展中的我们经常批评的某些滞后现象,很大程度上主要体现为监管部门协调不力。
统一市场方案拿出来了,银行、发改委、证券管理部门全部放到证监会,不就解决了? 第三,要打破刚性兑付,有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面对有些产品到期还不了,为了维稳、信誉,自己掏腰包解决,那是另外一回事。第二要向老百姓讲清楚,什么是非法集资。
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座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这个统计偏低了。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最后调控。2000年我在财经杂志上接受采访,这是信托最后一次整顿,一定要想办法搞清楚信托到底干什么的,就是受托理财,取消负债业务,当时压力重重。为什么会这样?感觉我们创新开放过程中,当时信托是金融百货公司,什么都能干,负债业务有,各种各样的业务都有,房地产、炒股票,什么都能做。
预期收益率就说明可能达不到预期,绝对不要忽悠老百姓。当然,在那个时候说,可能未免太早了点。
你是金融机构,是我法律批准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他的负债方可以向非特定公众甲乙丙丁不知道谁存款,那叫非特定公众。第二,要理解经济转轨的长周期和当前结构调整期中,我们金融创新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也就是说,对于我个人认为的受托理财,资产管理这个业务,金融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干。那是整顿前,占我们GDP比例仅仅约5%左右。